把“谢谢”挂在嘴边的人,十有八九是这三种人
荀子有言:“赠人以言,重于金石珠玉;劝人以言,美于黼黻文章;听人以言,乐于钟鼓琴瑟。”
诚然,一个人怎么说话,就有什么关系,乃至什么命运。
在社会上,有人喜欢把“谢谢”挂在嘴边,他们后来会怎样呢?
看起来很微小的行为,也能够积沙成塔,拥有无尽的福报。
图片
01
感知幸福的人,发现身边好人多。
作家“张丰”写了一个坐轮椅的女士,八十多岁了,喜欢去小区附近的咖啡馆。
女士每次进门,都有人去帮忙开门,也有人主动让出最方便的座位。
有一次,她到咖啡馆,不仅自己有好的座位,还帮助朋友占了一个座位。
店里的人,也很有礼貌地尊重她,不和她争执,哪怕是店里满员了。
原来,女士每次得到帮助,都会大声说“谢谢”。谢谢人开门,谢谢让座,谢谢服务员加开水,谢谢店铺打折......
咖啡馆里,大多是附近的居民,因此都对女士熟悉。从而一句“谢谢”,就管用好多年。
其实这个世界,并不缺少爱,而是缺少感知爱的眼睛和心灵。
多少老人,总是在抱怨,出门不方便,办事流程麻烦,社会不友善。那么,扪心自问,自己说“谢谢”了吗?
最可怕的是,老人跌倒了,有人扶一把,却没有说“谢谢”,反而来一句“不是你撞到的,为什么你要扶”,这讹诈的样子,把年轻人搞怕了。
众所周知,社交是一种交换关系。
通常是利益的交换,比方说,合作做买卖;你帮我找工作,我帮你拉客户之类。
事实上,相对赤裸裸的利益,人们还期待“情绪价值交换”。
能够给自己带来好心情的人,那就愿意信任和帮助他。反之,你给人带来好心情,你也会得到他人的帮助。
一句“谢谢”,代表的是感恩,是令人舒服,回头就是让自己满意。好的情绪,就拉满了。
图片
02
家教很好的人,养成了感恩的习惯。
如果你去亲戚朋友家做客,对家里的孩子,肯定会有一些互动,也会不一样的印象。
谁家的孩子有礼貌,读书成绩好;谁家的孩子捣蛋,无理取闹。成为了鲜明的对比。
我们也一定会喜欢那些有礼貌的孩子。接受了大人的帮助,礼物,能大声说“谢谢”。
某一段时间,大家关注一个画面:福建厦门,小女孩推着坐在轮椅上的父亲过马路,车辆见状纷纷让行,走到一半,小女孩突然停下对让行的车辆鞠躬致谢。
图片
不仅是网友被孩子的行为感染了,纷纷点赞,说这是最有教养的孩子。
孩子的母亲也被感动了,一瞬间觉得 孩子长大了。
类似的情况,在我们生活中,还有更多。
在人成长的过程中,有一种规律,叫“惯性”。也就是说,一个孩子总是那样做,那么他长大之后,也会那样做。
孔子云:“少成若天性,习惯如自然。”
从小养成的好习惯,可以延续到中年,老年,影响人的一生。好习惯是如此,坏习惯也是。
回头我们再去看那些喜欢说“谢谢”的人,就会发现他们从小生活在有教养的家庭,受到了更多的父母的爱,也学习更加成功。
他们的心里,多了一些温暖,少了一些怨气。因为他们习惯了自己努力,方方面面都更好。
社会上,富人的戾气少一些,穷人的戾气多一些。表面看,是财富多少,决定了人的心态。其实是相反的,是心态好不好,决定了财富多少。
一开口就仇富仇官,就抱怨社会,这是心穷的体现。怎么可能富起来?
一开口就感恩社会,就感恩帮忙的人,学习别人的致富经,那很容易遇到贵人,内心一瞬间就富有了。
一句小小的“谢谢”,体现了一个家庭,成就了一个人,何乐而不为。
图片
03
很有远见的人,随时都在感情投资。
在社交中,有一个“登门槛效应”。
你第一次登门,别人可能是不冷不热;你第二次去,就熟悉了;第三次去,别人大概率愿意帮小忙;第四次,就帮大忙。
我们有一种更好的社交,叫做“登门感谢”。
我的爷爷,常年在村口摆渡。
有一天,爷爷发现一个孩子落水,赶紧划船过去,捞起孩子。
后来,孩子的母亲,让孩子认了我的爷爷为“干爷爷”。两家人关系,亲密无间。
从行为去分析,就可以发现一个事实——帮助你第一次的人,很可能会帮助你第二次。
万事开头难,但是一旦开头了,下次就不难了。
聪明的人,就抓住了“谢谢”的特点,表达感谢就是一种感情投资,投资很小,效果是很明显。
《世说新语》有言:“小胜靠智,大胜靠德。”
一句一句的谢谢,日积月累,把人情叠加,就像滚雪球一样。你以后,办事就容易多了。
图片
04
星云大师说过:“人生中,感动是一时的,感恩是一世的;荣耀是一时的,影响是一世的。”
谢谢,是一句话,也是一阵春风,一片彩云。
不管你当下是什么状态,去寻找那些值得感谢的人和事吧。
谢谢父母生了自己,送自己去上学;谢谢同伴一起游戏;谢谢老师,给自己知识;谢谢城市,给自己方便;也谢谢伤害自己的人,逼着自己成长;谢谢离婚的人,让你学会了爱......
每天一出门,把一缕阳光,掬起来,放在心头,一整天都是幸福的。
作者:布衣粗食。
关注我的文字,走进你的心灵。
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